自2007年进入蚌埠医学院工作,凌浩先后在后勤管理处、团委等多个部门工作。2011年,他挂职担任共青团五河县委副书记;十年后,他再赴五河,受命担任郭府村党总支第一书记、驻村工作队队长,开启又一个为期三年的基层服务之旅。
这三年,他将“蚌医”的旗帜插在乡村,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,带领村民推动传统农业产业向绿色专业种植、规模食品加工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转型升级,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3年实现超18%的高质量增长。2022年,郭府村入选安徽省“115工程”乡村振兴示范村、第九批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名单。前不久,该村入围安徽省“千万工程”计划,启动“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”创建培育,获得项目扶持资金1000万元。凌浩本人也连续两年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被考核为“优秀”等次,获属地选派第一书记擂台比武第一名,还被认定为安徽省“乡村振兴青年先锋”荣誉称号。
多岗磨砺锻造砥砺初心
自从2007年来到蚌埠医学院工作,16年里凌浩先后在学校的后勤管理处、团委、党委(院长)办公室和体育艺术部等部门工作。虽然岗位业务属性各不相同,但无论在哪个岗位凌浩都兢兢业业。“党和群众需要我去哪,我就去哪”,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不论哪个岗位,凌浩都是想得多、干得多的那个。在后勤管理处工作期间,凌浩牵头完成龙子湖校区20余栋单体消防系统建设和验收,新建实验教学楼G座,实施科研楼5—9层实验室装饰升级改造项目;在校团委工作期间,他起草《蚌埠医学院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》《社会责任学分认定办法》等文件,协助推动共青团改革工作;在党委(院长)办公室期间,他克服时间短任务重的难题,用150天完成办公用房拆迁、设计概念征集、招标参数制定、政府招标采购,助力新校史馆在建校60周年前夕如期开馆;在体育艺术部工作期间,他参与起草了《蚌埠医学院体育、艺术俱乐部改革实施方案》,助力新专业“运动康复”的申报工作,推动“医体”“艺医”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。
在学校党政机关、群团组织和二级学院的多个岗位,凌浩努力做领导的得力助手,做一线教师的贴心“服务员”,用忠诚奋进践行“共产党员是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”的砥砺初心。
再赴基层履行十年之约
2011年,凌浩在五河县团委挂职的一年中,不断为青年诉求奔走。他争取来市级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贴息资金50万元,帮助19位青年回乡开展特色种养殖、家具制造业青年创业。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政策支撑,完成全县160余户农村卫生厕所的新建任务,为日后全面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先行先试奠定了基础。
挂职期满,群众依依不舍挽留他,他回答说:“如果组织和群众有需要,我还会再回来为大家服务”。
十年后,2021年,组织遴选第八批选派干部到基层服务乡村振兴工作,凌浩果然不负承诺,主动报名来到五河县郭府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、驻村工作队队长,履行了“组织和群众需要就是我的选择”的十年之约。
扎根农村聚焦主责主业
与高校相比,基层农村的工作性质更为复杂,服务对象的需求更为多元,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也更加尖锐。驻村伊始,凌浩就把党建放在首位,白天走村入户,晚间梳理信息,完成了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——村情调研报告》《网格化管理背景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分析》两篇调研报告,获得蚌埠市选派办村情调研报告评选一等奖,并入选安徽省选派办“双百创评”百篇优秀调研报告。
一手抓党建,一手构建起村干部包组、网格员包户的村级村组网格体系。两年多来,凌浩坚持每年4次开展全村人口的信息排查和电话寻访,围绕脱贫不稳定、边缘易致贫和突发严重困难等情况,建立村级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档案和工作机制。不光如此,在社会兜底保障体系外,凌浩还到处“拉赞助”,另行争取帮扶单位和社会各界25万元资金用于监测人群的临时困难补助和最低生活保障。
整合要素升级产业结构
怎么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?凌浩思考许久,多处调研之后,决定带领农户种植羊角蜜、火龙果和草莓等蔬果。到了收获季节,又促成蔬菜水果以商超为媒介直通市民餐桌。
要想富,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能“瓤”。在凌浩的推动下,村企合作食品深加工企业加强了对市场前景的分析,调整了产品方向,拓展了销售渠道,并积极申报获批规上企业,2022年年产值一举迈过3000万元大关,实现历史性突破。凌浩还将线上销售模式带到了郭府村,以本村为圆心扩大半径,开展农产品的品牌化开发和市场化推广,把村里的特色产品卖到全国各地,实现线上销售额约200万元。与此同时,以党组织牵头整合农村生产要素,激发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市场经营的活力,构建了“农民+村企(合作社)+村集体”良性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,实现人均收入逐年提升、村企(合作社)市场化水平持续增强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长效机制。
两年多来,郭府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从50万元增长至82万元,入选安徽省“115乡村振兴示范工程”、第九批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和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名单,同时培育推选省级“劳动模范”1人、“蚌埠好人”1人。
拉动资源对接基层需求
每年的夏季午收时节,是村里人气最旺的时候,大批在无务工的群众返回农村老家收割小麦。连续两年的这个时候,郭府村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都格外热闹。“排队挂号都难见到大医院专家,如今居然就在俺家门口坐诊。”村民们奔走相告,喜上眉梢——在凌浩协调下,蚌埠医学院不仅派来附属医院各科室知名的专家,还带来免费检查和药品。其实,这都是凌浩回蚌医“娘家”拉来的支援。大型三甲医院的定期常态基层义诊直接落户行政村,在当地还是头一例。在凌浩的推动下,蚌医二附院还在郭府村设立了专家工作站,开通疾患病种的“绿色通道”,组织医疗专家每月2次到村坐诊。
据不完全统计,凌浩在2年内共争取社会各界资金957万元,先后提升郭府小学的教学硬件条件,组织基层学子赴高校研学,实施思政课程常态化入校园机制;新建老年活动中心,计划在村建立“晚霞工程”开设老年大学课程教学;捐赠医疗设备援建村卫生室的标准化治疗室;组织村内“五老”人员和省市级劳动模范,赴蚌医一附院健康体检;打造村级农技推广多功能教学场所,助推“两强一增”行动计划在基层落实;结合交通、水利建设项目提升村内道理和照明设施的质量与标准,援建村庄内部休闲广场,大力改善人居环境。此外,他建强村级网格,在疫情防控、抗洪抢险中,带领村“两委”、党员和志愿者等网格员奔走在前;同时对困难群众实施“一户一方案、一人一措施”的精准帮扶,面向高校学子提供志愿填报服务,助力20名高考学子圆梦大学;帮助群众对接优质医疗资源,完成线上门诊就医79例,线下入院手术43例;带领驻村工作队、村“两委”向孤儿家庭捐款1万元;在村建立蚌埠医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、劳动教育、思政委员研习和文化传习基地,积极参与县级青年讲师团,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等活动,用行动实现了他来到郭府村第一天向大家承诺的“为乡村振兴贡献最大努力”的忠诚誓言。
目前,郭府村的绿色专业种植初具规模,村内农民合作社入选“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”,涉农食品深加工独具特色,电商销售新模式蓬勃发展,形成了三产融合的发展趋势,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只要提到“凌书记”,村里老老小小都会自然的竖起大拇指。
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和夸赞,凌浩的回答始终简朴:“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做了平凡的工作——只要党和群众有需要,哪里需要我就往哪里去。”
(张坦/审 靳瑾/文)